不久前,在606公車上,聽到一對老少的對話。

「老伯,您不是要去萬芳社區嗎?搭捷運會快些,公車要花一個多小時。」

「沒錯,搭捷運是省時間。不過,搭公車一班到底,搭捷運要轉車,上上下下,很累人。搭公車也比較省錢。何況,我這年紀,現在擁有最多的是時間。」

今年七月初,已退休七年半的董專家,應瓜地馬拉農場主Victor Hugo邀請,赴瓜指導該農場擴大木瓜種植面積(預定百公頃)

2007年底,董專家亦曾應Victor Hugo之邀,遠赴瓜國,解決該農場木瓜生產遭遇的問題。當時,台灣技術團正如火如荼地執行著瓜地馬拉北碇地區木瓜外銷計畫。該農場主何以捨近求遠,花錢從台灣邀請董專家,在此不去談它。

董園藝專家的農技援外工作經驗極為豐富。他曾在象牙海岸推廣適合農民採用的「陸稻栽培,水稻管理」栽培技術;在中非共和國管理總統農場,盈利劇增;在薩爾瓦多協助農牧部發展蔬菜計畫;在瓜地馬拉執行辣椒、木瓜外銷計畫。成效皆深得當地政府和農民激賞。

這次董專家應邀指導的農場是他在技術團服務期間的推廣戶。這位推廣戶(Victor Hugo)生產的木瓜目前除銷售瓜地馬拉國內市場外,也外銷中美洲鄰國及美國。農場主願意自台灣邀請年已73的董專家,除看重他的專業外,更是看重他在瓜國的經驗。

成功的援外工作者,往往不是因為他們的高深知識,而是因為他們熟悉應該在第三世界如何做事,能「因地制宜」。農技援外工作者要克服的不僅是技術問題和經濟問題,還需應對當地既存的社會運作體系。如果無法融入當地的社會運作中,僅談專業只是空談。

引述606公車上,長者和年輕人的對話,是要印證,如果不瞭解他人的情況,建議雖然正確,可能不實用。最近,大家最為感受到的,坐在辦公室的官員,他們的言行之所以和一般庶民有極大落差,其道理亦同。
                   

                         
           董專家和當地技師合作撰寫的「木瓜栽培手冊」。

                           
           董專家和當地技師合作撰寫的「蔬菜栽培手冊」。

                      
           董專家和當地技師合作撰寫的「辣椒栽培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