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糧食援助計畫

今年二月達成的美、朝「二二九協議」中,美方同意在北韓停止發射飛彈及核試的情況下提供糧援。事隔不久,北韓發射裝載人造衛星的長程火箭,被美方視為未信守其承諾,進而擱置糧食援助。根據報導,最近,北韓透過管道向美國表明將暫緩核試驗。美方也透露,若北韓不再進行其他挑釁行動,美方願意就人道立場對北韓提供糧援。

北韓暫緩核試的表明,證實了美國前農業部長Earl Butz所言:「飢餓的人只會聽令於手中有麵包的人。食物是一種工具,它是美國用來談判的武器之一。」

在二次大戰後,美國政府實施「馬歇爾計畫」,提供糧食給歐洲人民,以圍堵蘇聯。1954年,美國總統艾森豪簽署了著名的「480號法案」(PL-480),對第三世界國家實施糧食援助計畫。任何親美政府,都可以獲得美國策略性糧食援助。

迄今為止的歷史表明,任何國家,包括所有的超級強國,援助是與外交相互配合。美國總統艾森豪曾說:我們都應想到什麼是最符合美國利益。19561960年間,美國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小麥出口量。1968年,第三世界國家對美國的糧食依賴達到了巔峰。糧食援助成了美國政外交政策的重心。美國政府花在全球人道救援數十億美金,說穿了,考量的是美國安全利益。計畫名稱看來是「人道救援」,但它其實是美國政府一項有力的外交工具。

這種糧食援助計畫不只有其政治目的,其潛在目的是使世界變成對美國開放的安全市場。原本自己生產糧食的國家從195060年代開始進口小麥,因為那是糧食援助的項目。結果,這些國家漸漸對進口食物產生依賴,而且迷上了最貴的穀物。

上述美國「糧食援助計畫」的目的,也許,你我一般人,可能無法感受到。然而,我們卻容易察覺到它產生的副作用─它改變了受援國人民的飲食習慣。以「稻米之鄉」為傲的台灣,從50年代起,政府大力推廣麵食給習於米食的人民,來消化美援麵粉。如今,台灣每年消耗超過百萬公噸的小麥需求近乎全部源自進口,由美國進口的小麥占九成,台灣早已成為對美國開放的安全市場。這時,台灣政府又倒過來,鼓勵已喜愛麵食的百姓多多食用米食。我們有可能再度以米食為主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