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援外農技人員與派遣勞工

   
《反貧困》的作者湯淺誠在他的書中,認為派遣勞工最後一定會走上「登記型日薪臨時工」的地步。他的敘述節錄如下:

   
湯淺誠舉例說,製造商甲公司需要勞工來從事相關作業,於是向人力派遣業者乙公司洽詢找人事宜。當甲公司因故不需該批勞工時,乙公司就必須撤回派遣出去的勞工。雖然,有些人可以轉調到別的工廠繼續工作,但也一定會有人沒事可做。這時,如果要保障所有人都有工作做,乙公司的人事成本就會升高。乙公司當然會希望這些沒工作做的人,是在「待命,等候安排」,而不須支付任何薪水給他們。於是,造成只有實際工作期間才付薪水的「登記型日薪制」。(177

   
在這兒,試將甲公司換為政府,將乙公司換為國合會或海外會,看看是不是敘述事實。政府需要技術人員從事援外工作,於是向國合會或海外會洽詢找人事宜。當政府因故不需該批技術人員時(如斷交撤團或結束計畫),國合會或海外會就必須撤回派遣出去的技術人員。雖然,有些人可以轉調到別的技術團繼續工作,但也一定會有人沒事可做。這時,如果要保障所有人都有工作做,國合會或海外會的人事成本就會升高。國合會或海外會當然會遣散他們。於是,造成只有實際工作期間才付薪水的「登記型日薪制」。

   
如果您知道技術團的實情,會發現技術團的技術人員早就是湯淺誠說的「登記型日薪臨時工」。這裡,最重要的是乙公司的老闆是甲公司,這種制度執行起來會更為簡易,不過,不這麼執行也非難事。

   
早期的援外團隊數量多,撤團後,多數人員可以轉調到別的技術團繼續工作。然而,有許多援外工作多年經驗的技術人員,工作雖表現優異,但受到斷交撤團或所謂計畫終止,而被中止「派遣」時,這不就是「登記型日薪臨時工」嗎?

   
這些被中止「派遣」的人員,其援外經驗、應變力和懂得變通都是執行第一線援外工作最需要的。專業學識固然重要,如無援外經驗,亦無從發揮。

   
這裡不是替援外人員埋怨,既然上了這艘船,就該認命。不過,乙公司的老闆甲公司是要繼續這種「登記型日薪臨時工」的做法,還是研擬出一套合理、適當的援外人員任用制度,去留住及引進適當的援外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