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到葉門釣鮭魚》說起

   
Paul Torday 的《到葉門釣鮭魚》(Salmon Fishing in the Yemen)說的是虛構故事。敘述英國首相要到沙漠國家葉門去釣洄游型魚類(鮭魚),以爭取在動盪不安的中東曝光機會。整個故事雖然荒誕可笑,然而有類似經驗的人是笑不出來的,否則是「龜笑鱉無尾」(台語)。我們的援外中不乏例子,不完全是因為政治考量。以前有,以後還會有。

   
赴巴拉圭的訪問團突發奇想,何不以台灣經驗,協助巴拉圭發展養鴨,生產鴨毛外銷於是主其事者立即派專家抵巴指導。熟不知巴拉圭不習於消費鴨肉,鴨肉變成了生產鴨毛的副產品,不是奇怪嗎?當然,也沒外銷鴨毛。

   
駐巴拉圭使錧突發奇想,台灣曾是洋菇出口大國,何不以台灣經驗,協助巴國發展洋菇外銷於是主其事者未經評估,立即派專家執行計畫。然而,巴拉圭的氣候條件,根本不適合洋菇商業生產

   
中巴經濟合作會議決議,台灣向巴拉圭採購高粱。主其事者確知低價位的高粱經河運、海運到台灣,運費佔的比例過高。仍然派專家考察,結論是巴拉圭產的是紅高粱,非台灣所需,試種白高粱後再議。專家在Chaco經兩年試種,因鳥害嚴重(這是早可預料的結果),打消高粱銷台之議。

   
我外交部極高層突發奇想,台灣花商向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等非邦交國購買玫瑰,為何不向邦交國採購?於是主其事者邀請花商赴中美洲考察,指出當地生產的玫瑰枝短花小,非國內需求。結論是派專家指導瓜地馬拉花農改進後再議。事實上,瓜國花農有的是技術,只要台灣願意採購。重點是台灣花商無意願。

   
這些都是聽來根本不可能執行的專案,然而,主管機構卻態度很明確地全力以赴。

   
對政策有影響力的人,常常是那些根本不瞭解當地,甚至未踏足過當地的人。這些人對實際情形所知甚少,卻習慣以自己的思維行事。於是,下屬在不違上意,又不失務實的無奈下,形成了一種模式:上級提出專案 → 考察、評估 → 提出「並非不可行」 → 執行專案,最後是有「疾」而終。也許您難以相信,但卻是事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