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的木瓜出口計畫(二)

   
鑒於鄰國貝里斯政府自1986年起推動之農業多元化,經四年努力,木瓜外銷已見成果。瓜國農牧部建議技術團與果樹暨農產加工發展局合作,在與鄰國貝里斯有相同地理、氣候等條件的北碇省,推廣具有外銷潛力之木瓜,市場針對中美洲、美加和歐洲等地區。

   
2004年底時,有69小農戶在技術團輔導下種植木瓜36公頃,銷售瓜地馬拉國內市場。另外,Yalcachimba 木瓜農場在技術團指導下成立,2004年底時,種植面積達50公頃,產品以外銷中美洲鄰國為主。原計畫是以Yalcachimba木瓜農場(優勢是位近木瓜小農戶種植區),或其他位於首都之外銷商,與木瓜小農戶簽訂保價收購,將市場擴大至美加、歐洲地區。惜此計畫主持人退休後,未能按原計畫繼續進行。【Yalcachimba 農場主曾是非傳統產品外銷協會棉花分會主席,有國際貿易經驗。後來在外銷協會中成立了木瓜分會,擔任主席。】

   
2007年,經國合會評估,在北碇省進行「木瓜栽種並協助當地農民出口木瓜」。木瓜計畫改弦易轍,執行的計畫以技術團為主,自設百公頃的農場做為外銷基地、建造木瓜包裝廠,以及主導開拓外銷市場。計畫目標為「當整個作業步入正軌,開始獲利時,即移交當地政府營運。」

   
200910月,首櫃木瓜試銷美國,至20101月底共計運出9個貨櫃。外銷市場開拓及執行時,技術團遇到了許多問題。例如,尋找國外買主、無出口許可、市場競爭劇烈、損失時缺乏公證機關之證明、買方片面更改付款方式等。這些都是外銷商的專業,對他們而言,不是難以應付的問題。另外,技術團農場之木瓜生產量不足,無法達到採購商需求量,因而暫緩持續合作。幸好簽的是「意向書」。

   
檢討「木瓜出口計畫」的執行,「國際貿易或商業談判的專業,非技術團人員可勝任」是計畫成敗的主因。如果要說出該計畫的最大缺失,就是將「外銷商」排除在這計畫外。「中間商」不全是利益的剝削者,這觀念極為重要。未將產品售予「外銷商」,最大的原因應是多數產品係技術團自產,恐遭致「利益輸送」之嫌。以目前瓜地馬拉農民或農民組織的各方面條件而言,在短、中期,甚至長期內,協助他們建立外銷能力,是件近乎不可能之事,亦無法永續。農民不一定要自己外銷產品,農企業經營重在企業化經營擅長的本業,這才是成功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