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總認為要解決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問題,必須依賴外來技術專家與各種專業顧問等的介入。基本上,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從富有者到貧困者之間的資源傳送。

   
國際援助「專家」認為自己可以推動有效的改革方案。其實這些「專家」們對被援助國的情況所知有限,很難想像他們能提出什麼真正適合這個國家的政策。國際貨幣基金或世界銀行的「專家」們,不知是傲慢還是自負,總是要在政策形成中居主導地位,不願「屈居」於顧問的角色,甚至不採他人意見。

   
第三世界的國家極不喜歡這些國際機構的做事方式,不管援助任何計畫,專家,甚至顧問最後總會接收所有工作,直到把事情弄成他們想要的樣子為止。

   
瓜地馬拉Chixoy水壩的建設經濟來源,是被人戲稱為「製造窮人專家」的世界銀行。建壩使原本已負債累累的瓜地馬拉背負更多的債務,並將那些自給自足的原住民農業家庭驅逐到城市周邊的貧民窟。世界銀行在自己的1994遷移與發展回顧中承認,因世界銀行資助的計畫而遷居的人,絕大多數從來沒有恢復原來的收入,從水壩也沒有收到任何直接的好處,他們被迫犧牲了自己的家園和土地。

   
1980年代起,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撥給開發中國家的貸款都附加了但書,要求借貸國必須立即轉型為自由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政府大幅砍除醫療與教育之類的公共部門預算,於是第三世界國家各地的學校開始收學費,醫院診所也開始收費,以降低政府支出。這些新政策使窮人無緣再享受公共醫療和教育。這種結構調整政策造成了衣索比亞社會瓦解。

   
南美洲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都遭受到嚴重的經濟危機,而國際貨幣基金的措施無疑使整個南美經濟雪上加霜,南美國家指責國際貨幣基金要為南美地區經濟問題負責。

   
據瞭解,台灣的援外大體上似乎「對外」沒發生這類「專家心態」。是民族性,還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