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而美的台灣農技援外

   
小而美的台灣農技援外」不是我說的。早在19681018日,美國「時代週刊」的報導裡已告訴了我們。報導稱中非技術合作是「一種範圍雖小,但成效驚人的技術援助計畫」。當時大家都沾沾自喜於計畫「成效驚人」,而忽略了報導中的「範圍雖小」這點。這種現象一直延伸到現在,技術合作仍然維持「範圍雖小」的格局,在眾多技術人員的辛勤工作下「成效驚人」。台灣的農技援外仍然是小而美,但已小而不可見了。

   
台灣的農技援外在有限的經費下,計畫一向規模不大。根據國合會2004年報記載,外交部委託辦理駐外技術團、醫療團業務經費計新台幣盡12.3億元(折合3,727萬美元),占不到台灣援外年度預算的十分之一

   
我們來看看外國非政府組織在援助農業部門的投入經費。微軟比爾蓋茨贈款三億餘美元給貧窮國家發展農業。股神巴菲特的兒子Howard Buffett,他的基金會在2009年在非洲各地投入三千八百萬美元(與台灣的技術團和醫療團年度預算相當),進行包括提供小額貸款的除饑計畫。

   
1970年聯合國大會議決,所有富裕國家將0.7%的國民生產總額用於國際援助。宣言終歸只是宣言,這0.7%的目標已喊了四十年。雖然各界都說要增加國際援助,幫助農業發展,G8國家的援助在這一段時間內是下降而不是增加。

   
台灣援外年度預算約佔國民生產毛額的0.14%,和美國(0.16%)、日本(0.25%)相比,不能算少。例如台灣在2000年到2005年之間捐贈給哥斯達黎加三億四千一百萬美元,僅次於日本。贈給哥斯達黎加的款項中,包括捐贈兩千七百萬美元建造Tempisque河上的友誼橋。台灣和世界上其他援助國一樣,只想做引人注目的橋樑、大工廠、築路等硬體建設。

   
現在大多數富國的外援,只要配合管理與教育技術,就可以成為改變貧窮國家命運的槓桿因子。然而,不只是台灣,其他援助國也相同,讓當地人自己組織起來解決問題的各項自救計畫都不予重視。台灣何不增加些農技援外預算?不過,在此強調,援助要的是「擴大規模」,而不是「增加項目」,不要將有限的援外經費去執行那麼多的小計畫 (2004年,台灣技術援外共執行85項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