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援外的微額信貸()

       
農業金融是指有關農業資金的取得與運用,也就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資金供需之調節及流通。一般而言,由於農業金融有:貸款期限長、資金周轉慢;資金需求有顯著之季節性,不若工商信用融通之穩定,以及放款對象為眾多小生產單位的小額放款的零碎性等特性。就貸方立場言,會承擔較高的風險,故較不願從事農業放款。

   
農民如果可以像富人一樣,付一般利息向銀行借錢,有了生產資金,就可以從農事生產獲得利潤。不幸的是,他們由銀行獲得貸款的機會,幾乎不存在。銀行因農業金融有上述的特性金融機構是沒有意願對小農及低人口密度地區提供借貸的。

   
金融機構有些陳規,比如,需要抵押品做為償款擔保,已被視為既定規範,毫無商量餘地,尤其是對小農。金融機構更不可能提供窮人信用貸款,認為窮人沒有信用可言。他們有窮人「不一定會還債」的想法,是根源於「窮人一定比較卑劣」的偏狹價值觀。生活在底層的人沒有任何有形資產,只有信用,他們跟有錢人不一樣,不會冒險失去它。事實上,那些沒有抵押品的人,償債表現比提出資產抵押的借戶更好。不用提那是什麼原因,您說這是不是事實。

   
再者,即使農民有土地權狀可供抵押,有向銀行申請貸款的資格。但由於銀行分支機構普及度低,離農村遙遠,農民幾乎無法應用。而且,一般農民也無法應付銀行複雜的貸款程序,特別是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農民。經驗顯示,農民對貸款的要求在乎的是手續簡便、不繁瑣,貸款是否及時、不耽誤農時。

   
因為沒有正規的機構回應他們的需求,小農只好轉向放高利貸的放債人借貸。在第三世界國家,高利貸的存在是社會普遍的事實(看看台灣,不也是一樣)。小農每到種植季節,沒有足夠的現金採購所需的農用資材,只得求助於高利貸,於是他們便掉進了深淵裡。

   
放債人(大部分也是農民,是規模較大、較富有的農民)放高利貸或以預付款壓低價格向農民購買未來的收成物,極小化農民的收益。農民日復一日就靠著供應商的高利率借貸和低價出售產品生存,他們除非能掙脫這種綑綁,否則任何經濟計畫都無法讓小農走出被邊緣化的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