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的「太誼專案」帶給吉里巴斯的是在當地擴建成立「區域水產育成中心」。然而,太平洋友邦的元首在第一、二屆「台灣與太平洋友邦高峰會」中,一再強調,他們並不缺乏水產育成中心,要的是如何把水產品即時運出。這項援助後續情形不明瞭,我想,吉里巴斯會欣然接受。

    在第三世界常常看到的現象是,未耕地上閒置著一口井,因為農民沒有錢修復或購置抽水機。事實上,可用的灌溉方法當中,手動操作的抽水系統不但成本低廉,也適合貧窮農戶使用,卻不在援助的規劃內。政府靠著援助機構慷慨的協助,把資金投入現代化、運作成本高昂的灌溉系統。

 一般而言,受援國一向是來者不拒,笑納外援捐款蓋成的一條路、一間學校、一座體育場、一座橋、一個文化中心等。然而,笑納並不代表那是他們需要的東西,也不代表他們會使用或維護。有天當計畫停止運作時,他們不會覺得遺憾,因為花的不是他們的錢。就是在第三世界經常出現的援助景象,不是他們急需的、沒有經費永續經營、設備先進的程度遠超過所需,計畫本身就埋著失敗的因子。

 

   台灣的農技團早期也曾發生相類似的情形。例如,八十年代,在巴拉圭執行的「農牧示範村計畫」,運用有限的經費購置曳引機,而沒有協助農民購買他們無力添置的鋤頭、砍刀等最基本的農具。原因無它,添置曳引機大家都看得到,農民是否有迫切需求,就沒那麼重要了。

    台灣可提供的農技援助經費有限,實在應該花在當地政府和農民急需,可以永續經營的項目上。 

arrow
arrow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