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源自於美洲的作物()

       
樹薯又名木薯,源於南美洲巴西。所有重要的美洲食物之中,樹薯的傳布比玉米緩慢,可能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把毒分瀝出,或不太敢信任瀝毒過程。

   
樹薯對熱帶地區食物供應的貢獻,正如玉米或馬鈴薯之於溫帶地區。樹薯是美洲熱帶地區和熱帶非洲潮濕和半潮濕地區的主要主食,或次要主食。樹薯幾乎可以適應各種熱帶環境,即使在其他任何重要作物都無法生存的瘠土。樹薯有栽培省力、抗旱、抗蟲害、收穫高,以及耐儲藏的特性,使它成為理想和廉價的糧食來源。

   
十九世紀末期之後,非洲成了薯的最大生產地,西非人甚至堅稱樹薯是非洲原生所有。目前,樹薯在非洲,被視為大宗糧食,居民以此為主要糧食。在賴比瑞亞,樹薯是窮苦農民的主食,佐以棕櫚油燉煮的樹薯葉樹薯也是位於南美洲的巴拉圭人民的主食,一般是水煮或水煮後用油煎後食用。

   
樹薯具價值的部位是根部,含澱粉很高,但蛋白質含量低。樹薯葉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但缺乏甲硫氨酸(methionine)。眾所周知,樹薯不可生食,需經過處理方可食用。美洲原住民開發出的除毒基本方法,至今未變。過程是將樹薯成凝乳狀,以樹皮製的袋子擠出水分,剩下的粉末用平鍋烘焙製餅。濾出的汁液經烹煮,是極好的飲料。

   
當日西班牙人抵達美洲之際,豆類亦是中美洲住民賴以為生的營養來源。美洲的豆類經常被稱作「窮人家桌上的肉」,既富蛋白質,又有高量的油脂與碳水化合物。

   
美洲的金雞納樹被帶到歐陸,對醫學貢獻頗多,間接造成非洲極大影響。過去由於對瘧疾心存畏懼,白人不敢深入非洲熱帶雨林地區。1850年代,奎寧的使用,讓歐洲人免於瘧疾恐懼,長驅直入非洲內地。

   
1492年後的三個世紀中,非洲陸續從美洲引進樹薯、玉米與馬鈴薯,以及豆類、甘藷、可可、花生等新的作物,對非洲的糧食供應造福頗鉅。赤道非洲因種植這些新作物而增加的人口,可能超過因奴隸貿易而流失的人口。此外,可可、花生在非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至今仍是重要的出口農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的頭像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chiamin0513的部落格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