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與「財富分配」()

       
根據台灣財稅資料中心統計,全國546萬餘綜合所得申報戶(2008),最富有的5%與最窮的5%的平均所得相差66倍,分配極度不均。台灣的GDP成長,只帶給富裕階層的增長,營造出社會榮景的假象。難怪,GDP成長已成了一種「魔咒」,被政府當成單一政策目標,用來管理經濟,甚至尋求連任。

   
經濟成長能使貧窮減低程度的關鍵,在於伴隨經濟成長而增加的所得如何分配。一般來說,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將目前很低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到已開發國家的水平。過去五十年來,第三世界國家實行西方的發展理論(Development Theory),一味強調如何創造財富,而忽視財富分配,產生了一種不平等的發展,加深了貧富間的差距。政府與企業界老愛說:「企業不成長,人民的生活就無法穩定與提升。」看看海地,美國公司的投資,幾乎操控了該國的製造業及農業。投資者只是利用廉價勞工,根本沒有提升人民生活,海地仍然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

   
台灣的援外決策者認為只有非洲國家面臨糧食不足的問題;中美洲國家的問題則不在於「吃不飽」。決策者只顧到該地區農業生產技術提升、作物產銷多元化,以及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這些放諸四海皆「需要」的問題。熟不知中美洲國家有多少人民處於赤貧狀態下,同樣面臨「吃不飽」的問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的人類發展報告指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基尼係數平均較東亞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高出36%18%,是全球收入分布最不平均的地區。資料亦顯示,全球貧富懸殊最大的15個國家,其中10個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

   
事實上,許多接受台灣援助的國家,一直還只是個農業國家。例如,瓜地馬拉的農業經濟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3%,全國有一半的人口務農,他們正嚴重受到貧窮的威脅。就一些社會指標來看,瓜地馬拉依舊是全球最落後的國家之一。

   
2006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經濟學家Muhammad Yunus 曾表示:他不在意有錢人是不是愈來愈富,他擔心的是窮人愈來愈窮。台灣邦交國的農民也是不在意有錢人是不是愈來愈富,擔心的是他們會愈來愈窮。我們台灣的農民,還有一般民眾,不是也一樣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的頭像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chiamin0513的部落格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