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為實施「臺北府城門-北門周邊廣場改造計畫」,構想將位在忠孝西路口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暫時』移置,待交通改善後,再回歸原址。
地理是歷史的舞台。古蹟遷移,離開它原先的舞台,會讓人少了那〝感覺〞。以下列舉一些國內外幾處遷移的古蹟,您造訪時,有『歷史』〝感覺〞嗎?
『貌不驚人』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物。這棟建築的年代不詳,於2011年指定為歷史建築。
建於1937年的「新北投車站」,台北市政府通過重組之位址,決定在北投「七星公園」內。它將形同一個在公園內,沒有月台與軌道的火車站造型涼亭。
遊客參觀位於台北植物園內的「林業試驗所林業文物館」時,可曾察覺它是落成於1894年的「欽差行臺」。它的原址是在臺北市中山堂附近。
「林安泰古厝」是台灣閩式古宅的代表作,建於1822年。1978年,台北市敦化南路拓寬時,遷建至濱江公園(新生公園旁)。這座因曾移遷改建,未列入古蹟的建築物,於2000年成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遊客看到的,只是一棟已與歷史割斷連結的『老』建築。
跨越基隆河的「中山橋」,日治時期稱「明治橋」。2002年2月,決定「中山橋」易地重建。
2002年底,「中山橋」被切為435塊,堆在「再春游泳池」原址至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會不會有相同的命運?
始建於西元前1400 年的「路克索神殿」(Temple of Luxor),神殿入口左右,原先各豎有高約25公尺的方尖碑。
「路克索神殿」的方尖碑在西元1833年贈送給法國,豎立在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形同街景藝術造景。
1977年3月遊巴黎,以方尖碑為背景,拍了照,沒有和埃及歷史連接的〝感覺〞。
觀光客遊羅馬的「卡拉卡拉浴場」(Baths of Caracalla)時,可曾注意到鄰近的「阿克松獨石碑」(Axum Obelisk)的存在。這座獨石碑,是義大利政府在1937年竊取的。2001年8月遊羅馬時,特別拍了照,因曾造訪過衣索比亞的阿克松獨石碑群,有『歷史』〝感覺〞。
義大利政府於2005年4月歸還獨石碑,重新豎立在阿克松原址。衣索比亞總理Meles Zenawi 說「它不只是一塊石塊,它是『國家認同的象徵』」。
雅典衛城的「鎮守神殿」(Erechtheion),南側露台的六女子之柱(Caryatids)是複製品。
在雅典衛城博物館內展出的六女子之柱(Caryatids)是真品。那處讓你有〝感覺〞?
最後再舉個例。荒唐的古蹟遷移,莫過於萬華的「堀仔頭古井」的『異地保存』的構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