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認識亞洲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日本北海道五日遊 (1)

    北海道本島面積7.8萬平方公里,為日本的第二大島,在世界排名第21位。島嶼西臨日本海,南瀕太平洋,東北濱鄂霍次克海。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毗鄰,北以宗谷海峽與庫頁島相望。 

文章標籤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龍灣(4)

    一個群山圍繞,唯有退潮時能搭小船進出的天然岩洞。通過洞穴後,貌似天然的陸封湖泊,只是還留有天然洞穴讓海水可以進出,沒完全與大海隔離。

文章標籤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龍灣(3)

    Surprise Cave(驚訝洞)位於Bo Hon島,被認為是灣內最壯觀的洞穴。遊客進入山洞的最初幾步,可能會覺得這只是一個狹窄和微不足道的洞穴。然而,再走幾步時,會驚呼“哇”,第一感覺是驚人的令人難以置信它變得越來越大,一座通風,壯觀的洞穴。

文章標籤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龍灣(2)

           據稱下龍灣有數十家遊船公司,經營搭乘遊船欣賞自然景觀。INDOCHINA SAILS(印度支那號)是其中一家。兩天一夜,在灣內過夜,體驗下龍灣在不同時間的面貌。

文章標籤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下龍灣(1)

    下龍灣(Ha Long Bay)位於越南東北部,靠近中國邊境的一片面積為1,500平方公里的水域,海岸線長120千米。 1994年底,下龍灣被列為世界遺產,是越南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及《印度支那》(Indochine)等影片均在此拍攝外景。

文章標籤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巴肯山(Bakheng)位於吳哥窟西北1.5公里處,高65公尺。從巴肯山頂可以遠眺洞里薩湖、吳哥窟。步行上山,約需半個小時,上山後即可見到巴肯寺。大部分的遊客上巴肯山不是為了巴肯寺,而是前來觀賞日落。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鬥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因平台的大象雕塑而得名。原有的建築僅剩下平台。  癩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因雕塑變色和生長苔蘚而得名。亦指柬埔寨傳說中患有麻風的吳哥王Yasovarmanㄧ世。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戎寺最鮮明的是眾多巨大的佛臉。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臉帶安詳的微笑,這就是令吳哥窟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戎寺(Bayon)位於大吳哥城的城中心,建於12世紀末或13世紀初。巴戎寺猶如一座拔地而起的山,依須彌聖山觀念,由大小不一的高塔結合建立。廟宇的建築結構相當複雜,經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現在的建築事實上是由兩座不同時代和造型的寺廟疊加而成的。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哥城(Angkor Thom),「Thom」意為「大」,故也被人稱為「大吳哥」。吳哥城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11251215)12世紀末建造的國都。是高棉帝國歷時最久和最後的國都,直至15世紀。大吳哥佔地平方公里,在這範圍內包括一系列各朝建立的的遺跡。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吳哥窟坐東朝西,太陽從廟宇後方昇起,吳哥窟形成黑色的剪影,極其莊嚴。觀日出是自由參加的旅遊行程,遊客坐在小吳哥牆邊,等待晨曦。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二世紀,信奉印度教的吳哥王朝國王建造「毗濕奴神殿」。十三世紀時高棉國王奉大乘佛教為國教,吳哥窟在十四世紀中葉成為大乘佛教寺。十五世紀初葉暹羅入侵吳哥之後,因暹羅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吳哥寺變為上座部佛寺。此後吳哥寺一直是上座部佛寺,延續至今。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哥(Angkor)位於暹粒市(Siem Reap)北部,原名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1431年,暹羅攻陷吳哥,高棉遷都金邊,吳哥被遺棄。16世紀,稱小吳哥窟為「Angkor Wat」,是高棉語中的「寺廟都城」。小吳哥窟是吳哥古跡當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寺廟,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皇宮(Banteay Srei)建於西元967年,為印度教寺院,祭祀濕婆神。女皇宮主要以紅砂岩建造,牆壁上的細緻裝飾雕刻至今仍存。女皇宮被譽為「高棉藝術的寶石」,建築規模比其他吳哥寺廟來得小。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塔普倫寺從十九世紀中葉被發現之後,因被樹根莖幹盤結,只做最低程度的修復,讓他保持了原始模樣。卡波克(Kapok)樹繞過屋簷、樑柱、窗門,緊密地纏繞神寺的斷垣殘壁,樹、寺完全交融在一起,蔚為奇觀。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古墓奇兵》而聲名大噪的塔普倫寺(Taprohm Temple),建於12世紀末和13世紀初之間。塔普倫寺在17世紀高棉帝國倒台後,被遺棄數個世紀。古寺被發現時,已遭當地人稱之為Kapok的大樹所盤繞。因大樹與寺廟已連成一體,無去除大樹可能,最終保留原狀。古跡僅以木製人行道、平台和圍欄,防止受到遊客損害。塔普倫寺於1 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單。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塔凱歐寺(亦譯為塔高寺Ta Keo)祭祀濕婆(Siva),約在西元975年開始建造。工程大致成形。有一說,工程進行期間,遭到雷擊,認為是不詳之兆,因而停工。除基座已雕刻外,其他部分未雕刻,印證雕刻是在石塊堆疊後進行。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