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拉圭執行的「農牧示範村」計畫()

       
開發策略在1970年代以後,從僅注重基礎建設的經濟成長優先,轉換成重視社會層面。各援助國也開始以農村地區的貧窮階層為直接對象,實施綜合型農村開發專案(Integrated Rural Development)。在一定地區投入農業技術、社會基礎建設及資材供給等多面性開發,以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為中心的援助。駐巴拉圭農技團執行的「農牧示範村計畫」就是當時世界的開發策略方向。

   
「農牧示範村計畫」既然是當時世界的開發策略主流,又何以被我國外交部宣稱是「作秀」?

   
農牧示範村最初設立時,尤其是第一、二農牧示範村,提供生產技術指導及低利農民貸款,的確提高了農民收入,改善其生活,顯示我農技合作效果。然而事後因牽就外交及巴國之要求,承諾在十年內,完成農牧示範村一百村。「百村計畫」已超出農技團能力所及,巴國更是無力配合。

   
尼洛著的《王昇‧險夷原不滯胸中》有一段文字,最能道出何以「農牧示範村計畫」效果未如預期的原因。書中敘述,王昇向蔣經國請示:「我想到巴後,誠心誠意的幫助這個國家能夠站起來,我們如果能夠做成功,甚至可以使其他承認中共的國家,感到後悔。」蔣經國說:「你的想法很對,可以這樣做,但宜從容漸進,不必操之過急。不是像在軍中,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農牧示範村計畫」執行時「操之過急」,未「從容漸進」,雙方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國外交喜與執政黨、自己偏好的領導人士建立友好關係,而忽略在野人士。王昇大使以「農牧示範村計畫」作為外交籌碼,在巴國政變後,台巴外交出現低迷時,見其成效。在巴拉圭執行的農牧示範村計畫以及其它農技援外工作,都是直接嘉惠貧困的農民,扯不上前獨裁政府。在野黨領袖、各種立場的政治人物在應邀訪問該計畫現場後,皆提出設置示範村之要求,以彰顯自己支持弱勢的形象。這也說明了農牧示範村計畫」對朝野人士都有相同意義。

   
第三世界的農村之所以落後,並非當地政府不懂得如何開發或改善農村,而是執行力不足,甚至不執行。台巴共同合作推行的農牧示範村計畫」,彰顯出小農只要獲得適當輔導,潛力就會發揮出來。農牧示範村計畫」本身並不高深,執行上亦無難度,靠的只是「執行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的頭像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chiamin0513的部落格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