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為何獨厚小農?()

       
聯合國大會在新世紀開始時,通過了千禧年發展目標,目標之一是希望2015年之前,將全球赤貧人口減半。消弭貧窮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三大挑戰之一。事實上,幾十年來,援助國都在談論「消弭貧窮」相同的事情。台灣的農技援外工作,自始即是以協助小農、消弭貧窮為主軸。

   
今天,第三世界的農村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毫無希望中生存。農民之所以沒有希望,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農民太窮,二是政府太爛。

   
國際發展的術語「小農」,指的是一般窮困而受到忽視的人,因此「消弭貧窮」計畫通常聚集在「小農」上。第三世界的大半窮人都住在農村,提昇農村經濟是解決貧窮問題的關鍵。

   
小農靠著僅足自家食用的收成過活,他們念茲在茲的是,他那一小塊貧瘠的土地能收成多少,能換來多少生計所需。他們從事的是較不具競爭性之產業,獲利亦低。他們是處於下列困境中,被政府遺忘的一群。

    1)
土地短缺:通常耕地狹小,多屬邊陲地或山坡地,靠人力進行播種、收割、搬運。他們所擁有的和大農肥沃平地,根本就是無法相比。

    2)
人口外流:城鄉間發展的差距,吸引缺乏機會的農民湧向城鎮。最近的聯合國報告指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每年有一千四百萬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地區,其中有70%進入貧民窟。

    3)
高出生率:世界上增加的人口幾乎都出生在貧窮國家。對收成僅供自家食用的農民而言,人口遽增使生活更為艱辛。

    4)
高文盲率:農民泰半是文盲。那就是在這個社會裡,缺少受過教育的農人,用受過訓練的頭腦,經營和管理自己的農場,解決農業問題。

    5)
缺乏資金:農民從銀行得不到貸款,農人們根本買不起農業生產資材,導致實施粗放農業,收益減少。(請參見農技援外的微額信貸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