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西一世皇帝(Emperor Haile Selassie I,1892-1975),是所羅門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Haile Selassie的意思是"Might of the Trinity"(三位一體之權)。塞拉西在位44年 (1930-1974),擔任Zauditu女皇的攝政王15年(1916–1930),合計59年。西元1935年至1941年,義大利的入侵期間,流亡英國6年。
塞拉西自攝政以來,將衣索比亞帶入中央集權,首次達成明確的統一。1923年廢除販賣奴隸,加入國際聯盟,將衣索比亞確實置於國際政治地圖中。1931年提出衣國第一部成文憲法,授與衣皇實質上專制的權力。
塞拉西讓衣索比亞步入現代化,建一支現代化軍隊與改造行政體系,特別是醫療和教育部門。1946年成立國營衣索比亞航空公司,他創設衣國首座高等教育學府。但不推動政治或經濟方面的改革。
1960年底,皇家禁衛軍叛亂,雖被輕易地弭平,但衣皇威望已消弱。在年老時,他較少關注國內事務,逐漸全力投入外交政策,獲得非洲新獨立國家高度尊重,1963年在非洲的威望達到頂峰。
儘管他那日漸增高的國際地位,然而,他在國內缺乏重大支持。衣索比亞1973年的大飢荒,導致衣皇被罷黜,在沒任何儀式下,結束了帝國的神授統治
現代的衣國政府及一些人將塞拉西視為封建的君王。有些人認為塞拉西是非洲獨立之建國之父,是非洲團結組織之父。無論如何,黑色非洲擺脫了歐洲殖民主義的奴隸鎖鏈,他是一位在這改變中具有影響力的人。
皇帝仍襲用「萬王之王」(King of Kings)、「上帝的選擇」(Elect of God)、和「猶太之獅的征服者」(Conqueror of the Lion of Judah)、「世界之光」(Light of the World)、「萬主之主」(Lord of Lords)等封號。
衣索比亞攝政王(後來的塞拉西一世皇帝)於1934年訪問倫敦,由約克公爵(後來的英王喬治六世迎接)。
1930年11月3日塞拉西加冕時,美國時代雜誌(TIME)的封面。
1935年時代雜誌選為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
塞拉西接受加冕擔任皇帝的那一天。
1931年設立衣索比亞銀行(Bank of Ethiopia),採用衣索比亞貨幣,他的肖像出現在所有貨幣上。
他的肖像出現在大多數的郵票上。
所有建設都以他的名號為名。照片上的是「猶太之獅」(Lion of Judah)。
塞拉西促使衣京成為非洲政治經濟中心。1958年阿迪斯阿貝巴成為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的總部。1962年,成為非洲團結組織(Organisation of African Unity)的總部。
衣國皇帝平時很少公開露面,出巡時,路旁的人們行跪拜禮,並發出尖銳的歡呼聲。照片攝於衣國皇帝赴機場迎接肯亞總統Jomo Kenyatta時。(1967年10月)
地方行省由塞拉西指派的省長(Governor General)治理,這些省長與封建領主並無差別。在Gondar的兩年裡,只見過省長兩次。
1973年,衣索比亞北方發生一場旱災,接著發生大飢荒。
塞拉西的遺骸在Mengistu下台後出土,於2000年11月5日舉行了莊嚴的葬禮。葬禮日期是衣皇塞拉西加冕七十周年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