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佛瑞德金(William Friedkin,1935 –):美國影視導演、製片和編劇。1960年代初,以記錄片出道。為人熟悉的作品是霹靂神探 (The French Connection)和《大法師》(The Exorcist,1973),前者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威廉佛瑞德金(William Friedkin,1935 –):美國影視導演、製片和編劇。1960年代初,以記錄片出道。為人熟悉的作品是霹靂神探 (The French Connection)和《大法師》(The Exorcist,1973),前者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李翰祥(1926-1996):外號「李黑」,是香港電影導演,作品中以宮闈片、歷史片聞名。1948年赴香港,曾做美工、小演員等。1954年首次執導,並進入邵氏,拍攝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台 (邵氏)等古裝片,獲得票房與好評。1963年在台灣成立國聯電影,1965年的西施獲得最佳故事片導演金馬獎。其後拍一系列票房不俗的奇情片、風月片。1983年在中國,拍攝《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一系列清宮片。
羅維(1918 –1996):香港電影導演。二次大戰時曾參與抗日戲劇活動。1948年進入永華影業公司擔任演員。1957年組四維公司。1961年加入國際電懋公司,擔任導演及編劇。1965年進入邵氏兄弟(香港)公司。1970年加入嘉禾電影,擔任導演,起用李小龍主演5部功夫片,掀起世界功夫片熱潮。1975年再度自立門戶,創立羅維影業公司,提拔成龍出演《新精武門》、《少林木人巷》等影片。1980年代,減少電影導演工作,而多擔任監製和出品人。
屠光啟 (1914 –1980):1939年從影,在《明末遺恨》影片中扮演角色。1942年入中聯、華影。二次大戰後入中電三廠,之後在邵氏、新華、永華、亞洲、國泰等影業公司任編導。1973年退出影壇。
白里安赫頓(Brian G. Hutton,1935 – 2014):美國演員和電影導演,曾執導9部影片和演出34部片。為人熟悉的作品,有血染雪山堡 (Where Eagles Dare)和《戰略大作戰》(Kelly's Heroes,1970)等。
詹姆斯克拉弗爾 (James Clavell,1921 – 1994):小說家、編劇和導演。最著名的著作是﹝The Asian Saga﹞系列小說及其改編的電視。創作的劇本,有第三集中營 (The Great Escape) 和吾愛吾師 (To Sir, with Love)等。
李嘉(1923-1994):台灣電影導演。曾擔任記者、編輯與編審。1951年入農教電影公司。1955年起拍攝台語片,後來執導國語片。曾以《我女若蘭》獲得第5屆金馬獎最佳導演,以《大摩天嶺》獲得第20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在中華電視公司製作連續劇。1971至1975年間,製作連續劇《西螺七劍》、《嘉慶君與王得祿》、《保鑣》。
南森裘倫(Nathan Juran,1907 – 2002):美國電影的藝術指導,後來擔任電影導演。1942年,以《翡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獲得黑白片藝術指導奧斯卡獎。1946年,《剃刀邊緣》(The Razor's Edge)提名黑白片藝術指導奧斯卡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開始執導,以科幻電影而聞名,例如《女金剛》(Attack of the 50 Foot Woman,1958)。
路易斯吉伯特 (Lewis Gilbert,1920 –):英國電影導演、製作人和編劇。60年的職業生涯,執導40餘部影片,包括007系列的雷霆谷 (You Only Live Twice)、《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 和《太空城》(Moonr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