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畫皮」中的玉米談起
報載一部以中國秦漢時代為背景的「畫皮」,被網友發現劇中出現了明朝才引進中國的玉米。玉米的原產地是中美洲,在1492年(明孝宗弘治五年)哥倫布抵達美洲後,才傳播到全世界。
玉米亦稱玉蜀黍,原是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經中美洲的原住民馴化、培育出大型穗的玉米品種。玉米成為馬雅人重要食物後,它很快地向南美洲擴散。歐洲人抵達美洲後,又將玉米傳播到全世界。時至今日,玉米的地理分布,恰好位於稻米和小麥兩種作物的生長帶之間。玉米和另一源自於南美洲的馬鈴薯,和稻米及小麥成為世人最重要的主食。
歐洲殖民者未來到美洲之前,中美洲的多數重要文明都以玉米為主食。因而有人稱馬雅文明為「玉米文明」。馬雅人有「人是玉米做的」傳說。據馬雅人的聖書《波波爾‧烏》(Popol Vuh)中的敘述,造物神用泥土、木頭造人都失敗,最後用玉米造出人來。在馬雅與美洲許多民族的原住民心目中,人靠玉米維持生命,玉米即是人;人死後使土地肥沃,幫助玉米生長,人即是玉米。馬雅人視自己為玉米的子民。
許多馬雅後裔到現在種植玉米的工具和方式,與他們的祖先幾乎完全相同。他們在雨季來臨前將林地燒墾,然後以一根削尖的木棍戳洞後播種。當玉米成熟時,他們並不採收,而是把玉米穗向下折,讓玉米穗倒掛在桿上。這種方式,既可省去曬乾的工作,也不怕雨淋而發霉,還可以防鳥。
玉米中缺乏菸鹼酸,美洲原住民很早以前就知道使用灰或石灰處理玉米,以釋出菸鹼酸。當玉米首度引到美洲之外時,不知這種鹼處理步驟的人們,因缺乏菸鹼酸而罹患蜀黍疹(pellagra)。
玉米還缺乏兩個主要氨基酸,離氨酸(lysine)和色氨酸(tryptophan)。鹼處理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這兩種主要氨基酸含量,但更重要的是,美洲原住民早就知悉以豆子和其他蛋白質來平衡玉米的不足。
時至今日,中美洲地區居住在農村的人們,多數仍以玉米為主食。不過,和我們相似,都會區的人們以吃小麥製作的麵包居多。
報載一部以中國秦漢時代為背景的「畫皮」,被網友發現劇中出現了明朝才引進中國的玉米。玉米的原產地是中美洲,在1492年(明孝宗弘治五年)哥倫布抵達美洲後,才傳播到全世界。
玉米亦稱玉蜀黍,原是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經中美洲的原住民馴化、培育出大型穗的玉米品種。玉米成為馬雅人重要食物後,它很快地向南美洲擴散。歐洲人抵達美洲後,又將玉米傳播到全世界。時至今日,玉米的地理分布,恰好位於稻米和小麥兩種作物的生長帶之間。玉米和另一源自於南美洲的馬鈴薯,和稻米及小麥成為世人最重要的主食。
歐洲殖民者未來到美洲之前,中美洲的多數重要文明都以玉米為主食。因而有人稱馬雅文明為「玉米文明」。馬雅人有「人是玉米做的」傳說。據馬雅人的聖書《波波爾‧烏》(Popol Vuh)中的敘述,造物神用泥土、木頭造人都失敗,最後用玉米造出人來。在馬雅與美洲許多民族的原住民心目中,人靠玉米維持生命,玉米即是人;人死後使土地肥沃,幫助玉米生長,人即是玉米。馬雅人視自己為玉米的子民。
許多馬雅後裔到現在種植玉米的工具和方式,與他們的祖先幾乎完全相同。他們在雨季來臨前將林地燒墾,然後以一根削尖的木棍戳洞後播種。當玉米成熟時,他們並不採收,而是把玉米穗向下折,讓玉米穗倒掛在桿上。這種方式,既可省去曬乾的工作,也不怕雨淋而發霉,還可以防鳥。
玉米中缺乏菸鹼酸,美洲原住民很早以前就知道使用灰或石灰處理玉米,以釋出菸鹼酸。當玉米首度引到美洲之外時,不知這種鹼處理步驟的人們,因缺乏菸鹼酸而罹患蜀黍疹(pellagra)。
玉米還缺乏兩個主要氨基酸,離氨酸(lysine)和色氨酸(tryptophan)。鹼處理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這兩種主要氨基酸含量,但更重要的是,美洲原住民早就知悉以豆子和其他蛋白質來平衡玉米的不足。
時至今日,中美洲地區居住在農村的人們,多數仍以玉米為主食。不過,和我們相似,都會區的人們以吃小麥製作的麵包居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