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農技援外是友邦農業發展的催化劑

   
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有些南亞國家,多年來,不論接受再多援助,它們的經濟大多呈現停滯狀態,甚至是負成長。因而國際援助被有些人誤認沒有效果。事實上,並不盡然。一九四七年美國推動的「馬歇爾計畫」,歐洲戰後重建工作有可觀的成效。再說,包括台灣的亞洲新興國家達到顯著經濟成長,也是受助於國際援助

   
國際援助在有些國家之所以失效,究其原因,極大部分在於受援國的政治與制度不足,也就是缺乏「良好管理」。不諱言,我們的邦交國政府,多數缺乏「良好管理」,容易產生援助資金可能被使用在不正當的用途上,影響援助效果。

   
建立援助監督評估機制的概念,在理論上很難加以否定,但是在實際執行上,是件不易之事。例如,阿富汗總統的家人與親信被質疑利用西方國家的援助金購置房地產。華府面臨要如何在肅貪和維持與阿富汗政府關係之間拿捏平衡。又如,我們的外交部長在巴拿馬購置總統專機事件時說:計畫執行的後續情形,事實上也不是我方都能一一盯得很緊的。說真的,監督談何容易。

   
1990年代,台灣有位外交部長指示:「我對非洲地區技術合作雖具有一定程度之貢獻,但仍未達到滿足非洲友邦糧食自給自足之目標,駐外技術團工作應全盤檢討。」您說,我們的農技援外,有能力達成目標嗎?

   
台灣在中美洲的友邦尼加拉瓜的「零飢餓計畫」,尼國政府每年需提供三千萬美元(一萬五千受益戶,每戶二千美元財物)。預計五年內協助七萬五千戶家庭脫貧,以達到零飢餓。台灣的農技援外經費,根據國合會2004年報記載,外交部委託辦理駐外技術團、醫療團業務年度總經費是新台幣12.3億元(折合3,727萬美元)。僅比尼加拉瓜的「零飢餓計畫」的經費多一點。與Howard Buffett基金會2009年在非洲各地進行除饑計畫的三千八百萬美元投注相近。微軟比爾蓋茲捐助給貧窮國家發展農業的贈款,更是高達三億餘美元。

   
台灣有位外交部次長曾說:「不要把別人的國家當成自己的來經營」。事實上,以這麼一點經費要「當成自己的來經營」,是癡人說夢。有人比喻台灣的農技援外只是便利商店的規模,是街鄰層級的服務,不能和大賣場、量販店相比,和超級市場的規模相距亦遠。台灣農技援外要扮演受援國農業發展的催化劑角色,不是奢求擔任主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的頭像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chiamin0513的部落格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