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慈善團體與非政府組織

   
無獨有偶,這幾天媒體報導了國內外兩件有關慈善團體的新聞。國人熱心捐輸幫助日本東北大地震災民的十七億捐款,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三月底才開會決定撥出四億給日方。該會近年偶有傳出爭議,例如將九二一震災款項用於中國川震重建。

   
另外一件發生在國外,美國名歌星瑪丹娜成立的「為馬拉威募款」慈善機構,如今傳出管理不當,引發財務問題,學校還沒開始動工,就揮霍掉240萬歐元。

   
慈善團體與非政府機構不直接將錢撥給貧腐、效能不彰的中央政府,而是在基層進行援助工作,將援金確實用在被援助者身上,是當今世上最有效的國際援助之一。【當然,瑪丹娜的慈善機構不在內,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呢?】

   
慈善團體與非政府機構通常都有最良善的動機,也確實幫助了需要的人。然而最糟糕的是,這種慈善事業完全沒有鼓舞性。他們在援助過程中,只是花錢,不但沒有讓受援者參與其中,更沒激勵起受援者做同樣工作的興致。慈善事業經營多年,仍然只是外國人施捨金錢,這種援助活動尚有改進空間。

   
救濟是把接收者視為受難者,救濟會讓接收者養成依賴。在開發中國家常看到的是,社會運作中的各種工作(管理孤兒院、提供醫院人員、執行教育系統),幾乎全掌握在慈善團體或非政府組織手中。然而,慈善事業常常因預算用完而迫使計畫中止,受援者一旦失去可依賴的資助,即無所適從,回到原點。

   
有攻擊說,國際非政府組織從他們的國家拿到一大筆錢,但他們把錢全花在自己身上。現有的例子,瑪丹娜慈善機構的揮霍;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在善款中扣除高額行政費用。還有,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有些機構的派駐人員開著高檔休旅車,住在首都,而鄉村的實際援助工作卻由當地的雇用人員執行。不管攻擊是否是事實,它最少反應出有些非政府組織給人的印象。

   
台灣技術團在有些方面,與慈善團體與非政府機構類似。例如援助不是給錢,是在基層進行援助工作,避開貧腐、效能不彰的中央政府,將援金直接用在農民身上。與它們不同的是,技術團與政府的技術人員及當地農民是夥伴關係,共同執行援助內容。技術團執行的不是救濟工作,而是激勵受援農民自立自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的頭像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chiamin0513的部落格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