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技術團的稻作計畫()

      
技術團的稻作援外工作因地區,或國家,有不同的策略。初期除少數技術團以試驗栽培及品種改良為重點工作外,大多數以推廣水稻生產為主。

   
駐多明尼加農技團自始以水稻改良為主要工作項目,在優良新品種之育成及推廣方面有極出色的成就。農技團成功育出Juma 57等水稻推廣品種,使多明尼加由稻米進口成為出口國。各技術團之稻作育種工作並非皆順利。例如,駐烏拉圭農技團自始亦以稻作育種為主要工作項目,至1988年斷交撤團時,無具體成果。駐海地農技團育成之品種也未能普遍接受。

   
引種是另一稻作改良的方法。駐厄瓜多農技團經多年之稻作品種引進,未能選出較該國一般栽培品種更佳品種。在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省從事之稻種改良工作,台中一號雖經試驗證實可在沙國春季栽培,夏季栽培仍以當地品種Hassawi紅米表現最佳。

   
相較於新品種之育成或引進,純化及繁殖當地現有推廣品種,可在較短的期間內,使農民因增加公頃產量而獲益。多數農技團亦以此為稻作改良重要工作。參與農部之稻種繁殖計畫,健全稻種良種繁殖制度,保持良好稻米品質。協助建立稻種繁殖三級制度,由農部負責原原種田及原種田,採種田由民間經營。

   
農技團採用的稻作推廣方式有二:由點的示範逐漸擴大,或大面積的規劃開墾及移入。

   
駐中南美洲的農技團成立初期,多以推廣台灣之精耕栽培方法。後因多數受援助國地廣,一般人民亦不習慣于精耕方式,不合民情,而停止推廣此種栽培方式。農技團除在已具備灌溉設施的地區,推廣種植水稻外,稻作工作方式盡量減少田間工作,以配合民情。

   
在非洲的農耕隊最初是,在一至二公頃之小面積土地上,進行稻作新技術之示範及農民訓練。農耕隊同時在村莊鄰近,將荒地開墾為良田,分配給學會了新耕作技術的農民使用。在新開墾地輔導農民一至二年後,再轉移到其他地區,擴大稻作推廣地區。此種「草根性」的農業推廣方法獲得很大的功效,以亞洲栽培水稻的方法在非洲奠定了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的頭像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chiamin0513的部落格

    佳銘的管窺與管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